加载页面中...
2024-11 | lwstkhyl

2024-11

11.4

最近比较值得说的事就是国奖名额增加了6个,然后学院组织了补选,不需要之前拿过三好,只要求加权和综测都在前10%。为了不留下什么遗憾吧,我是报了名,不过按照常理,满足条件并申请的人至少有20个(毕竟我们学院400人,前10%就是40人,两项成绩都在前10%的大概至少30个,再减去之前已经拿国奖的6个,说至少20人应该不为过),由于答辩基本都安排在中午午休的2个小时里,肯定是没办法让20个人都讲5分钟,因此根据网上的说法,会初筛一遍,最后剩下最多1:1的比例(获奖的:参加答辩但没获奖的),预计大概只有10人左右去答辩吧,这铁定就没我啥事了,毕竟大二我加权甚至都不是第一,竞赛也只有刚刚的igem,基本是后几名了。唉,我倒也是挺希望初筛没过的,这样就不用去演讲了,主要是成绩和竞赛过于拉胯,只能陪跑当分母。而且最重要的,进了答辩但没获奖是没有任何补偿(安慰奖)的,纯纯是去演讲当锻炼了,瞬间就感觉没啥动力了。

11.8

挺离谱的,6个名额最后竟然只有10个人报,最后只剩下9个人(有一个成绩核查没过),于是就没有初筛了,报了就可以去演讲。这几天我还是花了很长时间准备的,最后演讲的效果也不错,虽然内容稀碎,但至少流畅度是挺好,唯一可惜的就是演讲的那个屋太小太偏僻了,比较没牌面,不像当年我学班是在东12的大教室里讲,除了评委也没几个同学(好像就我的两个室友来了)。现在想来,能站在这样一个比较正式的场合完成一次脱稿演讲,也算是完成了小时候的一个曾经遥不可及的梦想吧。可以说,我报名就是为了这个演讲,算是为了这口醋包了顿饺子。

这次演讲之后,大学从此确实是没啥遗憾了,第一也拿了、团队竞赛也参加了、演讲也讲过了。然后也算是为我长达两年的卷加权之旅画上了一个我觉得还算完美的句号吧,这两年通过加权拿了2600的奖学金、一次比较正式的演讲机会、以及比较小的保研压力,看起来可能有点亏?不过这玩意大概很难有一个标准去衡量吧。最重要的,这次演讲之后,卷加权带给我的快乐减少了,不能抵消它带给我的痛苦,或者说我的快乐阈值又提升了一点,原因就是上面提过的——大学没遗憾了、卷加权已经没法带给我更多了。我在今天发的说说里面提到说“希望做一些自己真正喜欢的事”,不过什么是“自己真正喜欢的事”呢?我不知道,也许是给宁康发个邮件找个项目、进个组?也许是维持现状,继续忙于课程、争取让加权不掉太多?我现在倒是真的有想做的事,比如去找人画点插画,我大概已经简单构思出了场景(比如我在东9学习时的场景?再比如借一下我看的小说里的oc,一片废墟中少女拿着剑?);还有找人做个live2d整到自己的网页里。不过这玩意大概不太现实,不是缺钱(严格来说其实也有点缺),是缺渠道找到人给我画,唉,如果现实里认识这样的人就好了,网络总是不太靠谱

11.11-12

最近想了很多,也看了很多,脑子里现在存了很多不同且不相对的观点。什么是相对的观点?比如说“香蕉好吃”/“香蕉不好吃”,如果我纠结于这类问题倒还好说,只要做一个判断题就好,问题就出在现在我想的大概是“苹果好吃”/“梨好吃”/“橙子好吃”/“桃好吃”……没有什么正反对错之分,我总是想从中总结出什么来,但你也可以看到从上面大概只能总结出“水果好吃”这种没用的屁话,遂放弃,还是分开来说说吧

首先,之前国奖结束后我说过想做一些我真正想做的事,但我发现这真的很难。仔细想来,现在最容易做成的事就是加一个组做点项目,或者写点网页脚本学学vue,但是,无论我想做什么,都有一个很终极的问题——维持加权。无论我多么想逃避它、绕开它,这都是不可能的事情——它就在那里等着你,逃不过、绕不开。无论如何,我都必须首先确保这一目标,比如这周六要考的巨TM离谱的药学(本来开卷,后改成闭卷,且极其难背),以及12月关键的遗传、生信资源、生统和分子生物,这几科几乎占全了整个大三的必修学分。如果把之前我听到的传言“保研加权不算选修”也考虑进去,这周的药学可以摆一摆烂,但12月的可全是必修,以往我全力以赴也不过拉开几分的差距,若是分心就很难料了。唉,卷加权确实对我没意义了,可维持加权还是必须的,问题是卷加权和维持加权对我好像TM是一回事,都要狠狠的学。现在暂时打算等周六药学考完,问问聂哥怎么给老师发邮件,还是想挣扎一下,虽然我今年大概只会在下周有空闲时间了,但,唉,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吧

其实,为什么想着进组找项目,还是看别人都整,自己就焦急了。如果是身边只有聂哥和我班班长那种天赋+努力型的搞,倒也好,问题是TM据我观察现在是人是鬼都在玩这种东西,真的破了大防。本来最开始,我清楚地知道,对于我这种要人脉没人脉,要脸没脸,要钱没钱的普通人来说,“既要也要”是一件不可能的事,于是选择了卷加权的道路,但正如前面提到的,现在的我对这条道路产生了动摇。我说过我一直梦想着能有一个人带我找到一条对的路,最好能有聂哥那种水平带我飞,再不济也能陪着我给点支持,然而这个梦想终究只能是梦想,大概比我现在花几万去约个live2还不现实,唉,终究还是只能靠自己。

然后就是他们的港澳台奖学金,大二的时候我就听L说这玩意门槛很低(不挂科就行),但大三才知道能低到这种程度(挂科数没到劝退的程度),很难想象一个平均一学期挂2科的人能拿到这4000,TMD一学期一共也没几门能挂的课吧。还听L说我们辅导员曾邀请他去评国励,他出于正义拒绝了(他这种家境的去参评确实很难说得过去),到现在我竟然都不知道国励到底是个什么参评标准,难道真的靠的是门路?还是根本就没有标准?那我为啥连什么时候报的名都不知道?或许真的有这种通知但我没看见吧,懒得去找了,又或许真的要私下沟通什么的。唉,只是觉得太TM搞笑了,国奖1/40的比例拿10000、其它奖1/4的比例拿800,这些个人争得不可开交,卷加权卷竞赛,结果人家“人在家中坐,钱从天上来”,平时化身职业电竞选手狂玩游戏,考前2天抽空看看书,能过就过,过不去拉倒,反正补考也不会真让几个人滚去重修,最后国家还给发钱,仔细想来,这钱还是从老百姓手里拿的税,哦豁,是不是有点感觉了

曾经总是以为世间一切不公平都离我太遥远,直到现在它真正摆在我面前,我不得不去面对血淋淋的现实时,就恍然不知所措了,只能说大学或者说这个社会看重的从来不是实力吧,户口、人脉、关系大概更重要些吧

11.18

终于是忙完了要紧的事(药学考试和生信资源的pre),下周大概只要把生信上机作业和遗传学实验报告写了,再复习下生统的小测验就行了。唉,这应该是最近一个月唯一轻松的一周了,之后就是长达3周的史诗级复习。昨天躺在床上磨磨唧唧整到2点,听从一个月前聂哥的建议,给宁康发了个邮件,不得不说真的很难写很纠结,好在是最终下定决心还是发了,这套模板大概可以复用吧:D。不过到现在还是没收到回复,根据我总结的神奇定律——如果你给别人发一个请求,1天内没有回复,那么大概率1周、一个月也不会收到回复。也许人家根本不看这个邮箱吧,只要不是已读不回就行(>_<),虽然我好像也没办法知道他是不是看了我的邮件

最近读到一篇关于“爱”的文章,感觉挺有道理的,里面说到:

缺爱的概念只会在对比中产生。就好比你和父母住在荒山野岭,方圆百里寸草不生,鸡犬不留。你们家平时的日常就是互殴,你父亲打你母亲,你母亲打你父亲,他俩再一起揍你。寒冬腊月里你得出去洗衣服,酷暑难耐下你得上山去挖土。但你就是不会意识到你缺爱。

而如果把居住地方从荒山野岭改成幸福小区,每天你楼上爸妈带孩子旅游,隔壁父母教孩子唱歌,门对面俩老年人天天带着孙子出门上网吧。你看,你马上就会在目睹他人幸福的恍然中,感受到爱的残缺。

感觉说到关键点上了。现在回想,从上大学到现在,别人都是努力提升自己,我是看别人努力提升自己,实力没见长,眼界到开阔了许多,我对这种诡异的不平衡真的很无能为力,只能疯狂内耗。可以说,我现在90%的痛苦都是别人给的,而实际上别人并没有故意对我做什么事,一切的一切都是我自己瞎jb观察换来的。有时还是感觉自己给自己的压力太大了,不过好像也没办法,一方面天性使然,另一方面我真的没办法像我室友那样天天出去浪或者投身于CSGO电竞事业中。也许一切的根源都是大二上学期的那个晚上,聂哥第一次非正式地在线下和我交流(其实就是楼道里看见了聊了几句),说他在陈卫华(当时教我们R的老师,华科生信3位老师之一)那里做一些项目(大概是这样?好像是和什么服务器相关的),或许我当时再多问几句、表现得再积极一点,就真的能获得提前进组做项目的机会?又或许他真的只是随口一说,毕竟他是那种 对认识的人 不管是谁 在什么时候 都能说上几句 的人。唉,不过话说回来,那时确实没参加科研的想法,毕竟那时我还认为加权能给我一切呢

11.18-11.24

躺平的一天,大概近期的ddl都处理完了,在那封邮件仍未得到回应的情况下,晚上去问了下聂哥,回复只有“我不清楚欸”5个字,可以说是是十分精辟了,既阐述了事实,又表现了他对我这种憨比提出这种请求的无奈。现在打算暂时躺了,背背英语、写写代码然后备战专业课考试,主要是想做项目的需求不是很强烈,毕竟还有加权要卷(或者说是维持?),然后也没有什么比较轻松的渠道去获取项目,而且这玩意对保研也没啥太大用,毕竟真保上了就是强制去做项目了(也不用自己去找了);如果硬要说作用,那大概就是能提前了解下应该选哪个导师吧;要么就是保研加分,不过考虑到论文、大创都是以年为单位,时间可能是不太够,况且加的分确实不多


一个很奇怪的想法:我们每个人都在做对自己最有利的事,可是最后却总是有人高兴、有人难受。就比如今晚我问聂哥有没有项目这件事,对于我,我想要充实下生活,就去询问了一下;对于他,我只是个无足轻重的小人物,完全不能给他任何一点好处,因此也就不想费任何心思去回复。综上,我们都作出了最对的决定、都做出了对自己最有利的事,而由于很多原因(先天条件、自己的性格、运气等等),在进行“交流”时我们的“地位”不尽相同,因此对每个人的最终影响也是天差地别。有时真的能理解一些生活因为种种原因而异常艰难的人,他们可能真的找不到报仇的对象,你看,每个人都在做“对”的事情,所以错误到底在谁那呢?类比到上面的例子,我应该怪自己吗,虽然我提的请求确实有些奇怪,但这是我为达到目标最快的可能途径之一;我应该怪聂哥吗,显然也不能,前面已经提到过,他的回答是理性而正确的,是大多数人的标准回答,所以我该将自己的不高兴发泄给谁呢?对于面临这种困境,并且想remake的普通人,一般这种时候要么就自杀(将一切责任归咎于自己),要么就随机带几个走(归咎于社会以及社会中的所有人,或者说,人人都没错=人人都有错)。社会的冷漠和人与人的淡薄在这个时代得到了最好的体现,我们做的这些“最对”的事情,也许正是其原因;又或者,我们评判“正确”的标准也受到大环境的影响;这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最终造就了现在的状况。黑,真tm的黑啊

还有一点想说的,与不是很熟的人交流,就应该抱着“做生意”的态度,额,不得不说,这和上面那段一样,都是一些个正确的废话。为什么这里特地说一下呢?在大学以前,我遇到了太多太多无偿对我好的人,他们有的是包容了我的中二,有的是在还不认识我的时候就帮助了我。毫不夸张的说,我在高中以前,完全不缺别人的关心,即使是在高中,也能找到几位相处不错且乐于助人的朋友。这一切本来就是上天的馈赠,可是我却将其看作是理所当然的事——不仅是极熟悉的朋友,其它陌生人/只是说过几句话的一般朋友,也应该积极地给我帮助。后来来到这里,我发现这里充满了“极其理性的人”,承接一下上段的思路,就是“只做最正确的事”。毫无疑问,不能满足“等价交换”的生意当然不算“最正确的事”,你向我提出了一个请求,却又不能给我任何利益,我当然不会答应。多么浅显的道理啊,我当然早就知道,但总是幻想能有许多“不理性的人”无偿地帮助我,真是奇怪的很。这里吐槽一下吧,我这20年还从未碰到这样的情况(可能有点夸张?那就改成上大学以来吧),任何回应别人的请求都是为了获得其它的一些什么。OK,废话结束,经过以上两长段废话的铺垫,终于可以引出主题了。

从小时候,我就是一个很爱幻想的人,不只是编故事这类常见的幻想,最重要的是自己总结(其实就是编造)为人处世的规则,用人话来说,就是想当然地做绝大多数事。在大学之前的很多时候,我想的都是对的,当然不是因为我天赋异禀,而是因为根本没有什么复杂的事需要我决定,反正按部就班地跟着普通人的轨迹走就好了,吃饭、睡觉、学习、考试,也没有什么可供选择的。即便真的遇到了什么难题,并做出了一些抽象的事,也会被漫长重复的生活冲淡,记得高中时老师说我“喜欢想当然”,虽然对她可能只是一时的气话,但却是准确地总结了我,谁能想到我的大学真的是毁在这上面了呢

来到大学后,由于我和我的父母都并不太懂当今大学的生存之道,我只能按自己的想法来(其实就算我真的得到了别人的帮助,了解到了一些规则,我大概率还是会保留自己的想法),极其自信地觉得只要自己学习够好,别人(包括老师、同学以及一些不认识的人)都会主动来找我;就算不来找我,只要我“真诚地”去“请求”别人给我一些帮助,别人就会毫不吝啬地分享资源。上述规则在以前几乎都是适用的,大家会对学习优秀的人另眼相看,朋友也会无私地帮助我,一切都是那么合理而美好,仿佛这就是世间的铁律

其实如果我只是简单地这样想想,问题倒也不大,可惜我把这些当成了即将发生的事实,甚至是支撑我的动力,这些代入感极强的幻想为我编织了一个异常美好的梦境,我沉迷其中无法自拔,也许它确实给了我许多信仰支撑,可是有一点是肯定的——当梦境破裂之时,我也就迎来了末日审判——热切的希望被冰冷的现实吞噬,带走了我最后一丝的幻想。然而梦境破裂后没有完全消失,而是与那些曾经的期许融合,形成了一个巨大的黑洞,吸走了一切新生的光亮,在这里,越是挣扎就越是痛苦,不如就留在这里,痛诉着人性的扭曲与道德的沦丧,为自己的失败推卸责任

(对于这世间的规则,)我很清楚,也能理解,还知道背后的原因,但,我很难过

后来,我发现学习成绩是大学里最没用的特长,人们崇拜的、现实需要的,是如何最快实现目标的能力,大多数情况下,这与技术没有半毛钱关系,真正决定这个能力的,是情商、是社交、是人脉;好比各种编程中的调包,我用底层语法手搓的速度,肯定比不过人家直接调用别人之前就写好的包;简而言之,没有人在意你是用什么方法实现目标,人们只在意结果,在意你花了多少时间。这真的是非常合理,但我也是真的很难受,之前看过一篇文章,说“努力改变现状 比 继续沉浸于痛苦中 更费劲”,我极其赞同这句话,以反复咀嚼痛苦为代价,换来现实中的摆烂,这或许也是一条合理的路径吧


最近还是想着这学期要不就这样了吧,别人做大创,我整整加权也不是不行。主要还是想了下利弊,现在就是整项目,保研好像也加不了多少分,还是想利用本科的时间学习一些更基础的知识(比如数学?)。唉,虽然感觉有点得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意味,不过感觉也只能这样了,下学期开学大概应该就不得不去接触一下生信的这几个老师了

下周开始就是这学期最忙的三周了,今天做6级题时突然发现涉及到的词汇量很大,于是不得不把背单词提上日程,主要利用睡觉前的时间,唉,也不知道有没有效果

我感觉这学期就像是1000m的最后半圈,由于前面冲的太猛,现在已经没有一点力气了,但也因此和别人拉开了一大段距离,之后就看着别人一点一点追上来,自己却无能为力。虽然早就知道我不是跑的最快的,但怎么说呢,可能前面猛冲带给我的错觉,我还是感到了一丝绝望。即使很想停下来走一会,但一想到前面都跑了800m了,就瞬间打消了这个念头,想着拿不到第一也能拿个前5吧,于是就强撑着,就算速度慢了许多,却也不敢停止。这真的是一种很奇怪的感觉,不过说实话都是自己逼的,也许还有一些原因是别人太卷了,只能说当初选了这条路,就再难回头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