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
talk_at_night12.18
终于忙完了这学期最紧张的三周,有了近一周的。放松周。今天也是按照之前的想法玩上PUBG,唉,找一找当初的回忆吧,不得不说,那段玩PUBG的日子是我整个大学中最快乐的时光。今天挺让我惊喜的是,C竟然主动找我玩PUBG,虽然玩了不到3h就去休息了,自从L和X去玩CSGO,就没人找过我玩游戏了。如果后天等L回来,真的能再凑齐四排,这学期(至少在最后一个月)也就算是圆满了,只是不知道到那时他们还有没有空、有没有这个兴趣了,不过说实话,今天他能主动找我真的挺让我感动的了,再多的我也不敢奢求了。当年天天四排的时候真感觉不到什么,到现在才明白有朋友陪着玩真的是一件很可贵的事,尤其是别人主动找自己的时候。突然想到初中时候,l天天问我有没有空玩mc,我还挺生气他为什么就知道游戏,然后还特地打电话质问他“难道我们的友谊就剩下游戏了么”,艹,现在方知人家真的眼里有我,哪怕只是mc陪玩。后来高考结束时候,他又跟我说他那时天天健身怎么怎么有效果,并“炫耀”他BMI有多好看,唉,当时觉得他只是向我装B,于是从心底就觉得这人没啥可相处的了,后来他又邀请我去他的升学宴,我婉拒了,他大概也是觉察到了我的些微态度,至此再无联系。艹,好像写跑题了,我大概应该专门写一篇去介绍我说如何把这一大堆朋友全部作没的。总之吧,那时我确实就像耍大牌的明星一样,在众星捧月之后不知道自己是啥了。2年之后,别说有人跟我说他体测满分,就是来个人骂我几句,我都倍感荣幸了。只能说在这2年里,我真的是在一步一步失去,在失去中痛苦、顿悟,然后悔恨,人生无法重来,机会也永远都很难有第二次,错过的就真的错过了
12.20**
挺惊喜的,今天竟然真凑成了四排,而且没费什么功夫,他们都很痛快地答应了我,虽然最后只一起玩了不到3h,唉,但是我真的很满足了,这学期单就“玩”的这方面来说,真的没啥可遗憾的了。其实仔细想想,一年前我最大的社交快乐就是来自一起PUBG,现在TMD竟然还是这样,只是人换了(从L的两个朋友变成了C),频率更低了(以前可是一周一/两次的),然后就是爆破模式没了,只能打正常的跳伞模式(还是挺可惜的),除此之外一切如常。在这一年中,我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看到了更多的人和物,也得以“窥探”一下别人的生活,然后,就到此为止了——我的生活没有发生一丝一毫的改变,甚至还在一些方面不如一年前了。有时想想,其实一年前的生活也挺好的,只是再难有那时的心态了,理想和现实的巨大差距真的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我真的想学会知足,学会“命里无时莫强求”的心态,可这是违背人类基因的(我们的基因让我们不断向往更美好的生活,以获得进化)。也许我应该断绝一切外界干扰,可这显然没有用,外界的信息早已深入脑中挥散不去;或许我真的应该去找C,让他给我推荐点游戏/动漫/小说,继续用虚拟的世界来安慰自己
12.23**
最近又要忙起来了,分子生物学的内容太多太乱了,光是整理知识点就让我头疼不已,真不敢想下周背的时候有多痛苦。今天在知乎上看到一个剧情向游戏推荐文章,看了下Steam才12块,直接买了,刚才又找了下解读,大概看懂了主题(看游戏评论很多人没get到作者的意思,为了防止我也出现同样的情况,我就特地找了下),游戏单周目时长大概2-3h,看评论说是画面和配音不错的样子,就当是12块看场电影了吧。大概这周五晚上会去体验一下,唉,好难找到大块的时间啊。
最近过得还是挺快乐的,也许是和他们PUBG的原因?不得不说,和别人说话确实能让心情好一些,我现在是真心感谢他们,虽然在他们看来这肯定是无所谓的事吧。想到初中时候,我还是挺喜欢一个人待着的,现在明白了——那时喜欢孤独,是因为平时陪在我左右的人太多了,我可以在“一个人待着”和“与朋友一起玩”这两种状态间无缝切换,想安静一会也行、想吵吵闹闹也行。现在我是不得不天天一个人待着,想找人说话是既没理由也没时间,总不能天天跟他们说我的这些无病呻吟吧,除了父母外,还有谁愿意当我的垃圾桶呢
我发现人要想活的快乐,最重要的就是享受当下,少窥视别人的更美好的生活,多利用手头的现有资源娱乐自己。不过这玩意真的是挺难的,谁让“进取”或者说“嫉妒”的基因在人类中广泛存在呢?当然,如果没有这种基因,人类也不可能以这么快的速度进化,俗话说,“懒是人类进步的最大动力”,其实把“懒”换成“永不知足”也不是不行。只能说进化的代价,对于个体来说,有点巨大了,一些人因此真的得到了理想的生活,另一些人则苦苦挣扎而不得
12.25
最近搞分子生物学真的让我脑袋疼,不过进度倒是能赶上我的计划。今天中午等下课的时候又回想了下之前看的那篇文章,作者提到一类人、或者出一种病——无意识地幻想出另外一个“实体”,并能将其映射到现实,产生视听感受(甚至包括触觉)。这个实体不是指我有意识地去创造一个人物,而是无意识地、自然而然地,就仿佛它是现实的一部分,和你说话、做一些动作,它的语句、动作不是我指定的(像写剧本一样),而是由它自己产生的。当然这玩意肯定还是自己的大脑渲染出来的,说的话、做的动作也是基于自己的意识,有点像梦境,只不过比单纯的想象或做梦更加真实。真的很神奇,是什么样的智力能做到如此真实的模拟呢,不过其实这种现象我竟早就听说过了——《三体2》中罗辑就曾有过这种经历,当时他是“幻想”小说中的人物,我看书时还以为这只是略带夸张的修辞,突出他的绝望,直到看到那篇文章中作者提到了这个情节,我才恍然大悟。只能说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吧,几十亿人里面总会有那么几个、几十个、几百个“异类”吧,反正我是挺相信作者说的是真的(其实这玩意甚至在wiki上也有对应的词条——Tulpa),只是对于我这种正常人,别说渲染出一个二次元萌妹,就算是一张纸、一个立方体,都是十分不可能的事——我没办法说服我的视觉中枢篡改视神经传来的信号,即使我努力地告诉我的大脑“你TM就当那个墙角多了个正方体不行么”。我感觉除了脑机接口那种来自未来的技术,现实里唯一有可能的实现方法就是制造出一种眼镜,像那种作弊工具(看某个单词就能自动显示翻译)一样,感觉技术上可行?不过这玩意肯定是要联网,毕竟渲染需要很大的算力,眼镜当然不可能装下这样的处理器,必须将眼睛看到的视野传到服务器处理,然后加上一些什么,再传回眼镜,但这样实时性就很难保证。话说为什么没有类似的产品呢,真的很奇怪,是真的技术上不可行,还是需求太小或者性价比太低?我觉得需求还是有的——这玩意不比2d的纸片人看着真实一点,不比单纯看文字和插画有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