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 life history--高中
talk_at_night前疫情时代——幸福的开始
高中篇的故事还要从中考完的那个暑假讲起,在经过了大概近一个月的疯玩后,我妈准备带我回她老家看看,我们去的时候坐的是卧铺(对的,那次之后只到现在我都没再坐过卧铺),我记得火车只能到蚌埠,还要再坐大巴才能到定远。我们先去了我姥家,记得我姥姥做了个炒牛肚,真好吃啊;然后我妈老家还有个很特色的馄饨,主要特色在于汤里放了一种不知道是啥的香料,吃起来有点麻麻的感觉,但很鲜亮。之后又和我大姨一起去了滁州的醉翁亭,再之后就是走走亲戚,这个印象就不太深刻了。最后我一个人坐高铁回来了,为什么是一个人——因为那时我姥病重,需要有人照顾(其实也有见最后一面的意思),而且我还要上一些补习班;为什么是高铁——说来很神奇,我妈老家这种小县城都有高铁站,据说是因为这里是我国总理的母亲的故乡,而且更神奇的是,从我妈老家直达我家的车竟然只有这个方向才有(反方向就没有)。记得那趟高铁在到达秦皇岛附近的遭遇了大雨,雨滴在车窗上横向移动,看起来蛮有趣(吓人)的,反正最后虽然晚点了一会,但还是平安抵达锦州,然后我爸接我回了家
当时我们这流行在初中毕业的暑假提前学高中课程,然后我妈也给我搞了个,我个人的态度是比较中立的,因为一方面虽然是课外班但也挺累的,另一方面总感觉如果不上的话就可能和别人拉开差距了,但我爸还是觉得没啥用,然后因为我当时住我奶家(前面说过因为我妈回老家了),而上课的地方离得较远,经常需要我爸骑电动车接送我,同时这个课还有点小贵,大概50/节(这对于我们这的大班型补课班已经是很高了)。和我一起上补课班的还有一个之前体育课上认识的老哥,人挺好的(甚至在高中也一起吃过饭)。大概上了两周左右,我爸实在忍不住了,叫我不用去了,主要是他认为确实没啥用,其次接送太累、性价比太低,但我还是有点想去的,毕竟有朋友陪着;正好那天(也许是邻近的几天,记不太清了)我得知了我姥姥离世的消息,心情有些低落(原谅我用了“有些”这个形容词,事实上我和我姥姥根本就没见过几次,所以感情很淡),于是这两件事叠加在一起,心态有点崩,遂大哭一场,与其说是多么伤心,不如说是单纯的发泄情感,毕竟现在看来这几件事并不需要如此强烈的情感爆发,唉,我这人确实就这样,心态总是因为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情崩掉,这点主要遗传了我爸,都有点躁郁症的感觉(后面还有一些事例来证明)。反正最后还是没去了,那时和朋友说这事时还很不好意思,总觉得自己有点对不起他,毕竟如果我和朋友一起上课 结果朋友突然不去了,肯定还是有点小伤心吧。我妈当时还有点不满,毕竟小时候我上过好几个补课班都是因为我爸懒得接送我不去的,不过后来我自己也承认上这课确实没用、纯浪费钱,于是便不再追究
之后来到了8月,终于是开始了平平无奇的假期生活,因为L那边开学很早(好像也是因为要提前上高中的课程),所以那段时间我几乎只能靠看直播度日,那时特别喜欢听一首纯音《时落之雨》,一边躺在床上发呆,一边望着窗外的“景色”,那时我在想什么呢?大概是快乐假期即将结束,马上要开始一段新旅程的隐忧吧。之后我爸妈为了我上学近一点,决定在学校附近租房(毕竟我高中可是在郊区),经过他们的不懈寻找与仔细对比,终于是找到一处不错的房子,据说当时他们本来想租的是隔壁的房子,不过隔壁突然说要租给别人,遂租了现在的房子,甚至环境还更好些,也是挺巧合的事。最后就到了报到的那天,我记得我还是从我奶家出发的(因为报到要提前一周,我是在正式开学前几天才去的租的房子),那天正好我爸也要上班,由于我爸上班的地点正好是在学校附近,所以顺路把我送了过去,然后还碰到了上面提到的那位朋友,遂结伴而行,同时也缓解了我紧张的心情,说是报到,其实就是办个注册学籍的手续,查个身份证就OK了。之后我自己坐公交回家,很清楚地记得那天在路上还顺便买了瓶5块的维C,那大概是我以后三年里最后的轻松惬意时光。然后就正式开学啦,报到之后我和我妈去买了军训用的鞋,之后有去我爸的某位朋友的店里配了个100多的眼镜,我的初代眼镜其实不是现在这个金色镜框,而是一个黑粗框,当时还不太胖,戴着其实还是很可以的
我们高中在第一学期是随机分班(除了在中考中排名较前进入重点班的),我高一上过得还是很快乐的。当时的班主任是个男语文老师,他后来在分文理后去担任了文科重点班的语文老师,可见教学水平还是很好的,不过因为我这个人从小到大就不是很受老师待见(大概是因为长得不好看也不爱说话),我和这位老师说实话没有几次直接交流的机会,记得军训时他好像不知道因为点啥说了我几句?然后还有某次上课读课文时莫名其妙说我没跟着读?大概就是诸如此类的琐事,不过总体上这老师肯定还是挺好的,至少没什么特别针对人的行为,平时上课和管理班级也是认真负责。我在那时交到好几个很好的朋友,有一个很文静但内心有点闷骚(后来去了复旦的某个文科专业),有一个很喜欢读文章(后来去了广东的某个985的文科专业),有一个比较闹腾、喜欢打闹,还有一个有点皮,不过他们都是很实诚的人,记得我们时常玩一种有点古老的游戏“嘎嘣”,大概就是石头剪子布,每个人固定生命值,赢了的人可以“攻击”别人,这种玩法应该在我小学时就有了,后来我们加上了一些其它的玩法,比如技能或者阵营之类的,于是整个游戏就变得有趣起来了。记得有次我们下课出去玩,玩的地方正好听不到上课铃(那时还不知道),因此晚了几分钟才去上课,本来也没啥,结果离我们很近的教室里正好是老师们在开会,于是我们的大喊大叫就被很多老师听到了,当时的教导主任(反正是类似的职务,后来他担任了我的数学老师,也是挺有缘了)就把我们“赶”回了教室,啊,人生中为数不多的几次被老师批评呢。那时我们还有运动会,我们也在运动会上玩起了我们的小游戏,还吸引了不少人围观,后来我们分班后的一次运动会上,我们几人相约重现当年的小游戏,最后大家也都来了,真是难忘的回忆啊。现在想来,那时的几个人大概是我学生时代交到的、最后的、关系特别铁的朋友,如果有谁不开心了,我们真的会去安慰他,而不是像现在的绝大多数人装作看不见;记得我们那时曾经在晚自习下课时跑到操场上唱歌(别误会,只是“团结就是力量”这种),彷佛肆意泼洒着我们的青春,后来再也没有那样的放肆和疯狂了;我们甚至还建了自己的QQ群(群名是那个很文静但有点闷骚的哥们取的,叫“nao大酸菜屯”,配图是农民割麦子,哈哈),虽然分班后就没人说话了,真的很感谢他们,给我的高中生活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我在那一学期的学习确实不错,学习好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很多人在上高中后都松懈了一段时间,于是便趁机偷塔(没错,其实类似的事还会在未来发生),大概到了年级30-50的水平,那时确实没想过进重点班,毕竟那时对什么985211都没什么了解、更没什么向往,只是知道尽量多学一会、考个靠前的排名就算实现了阶段性的目标?临近期末才知道重点班分班这个事,知道自己的成绩勉强可以混到重点班里。当时我们还有个文理选科,其实我在物生地(简称杂理)和纯理间纠结了挺久,主要是那学期我们的地理老师太好了(他后来也担任了杂理重点班和文科重点班的地理老师),勾起了我对这一学科的兴趣,不过听说纯理有2个重点班,而且不用像杂理重点班一样走班教学(因为杂理重点班里面不全是物生地的),最后还是选择了纯理,也进入到了传说中的重点班。当时我班还有一个老哥也进入了纯理重点班,这人以后还会提到,遂简称为T(当时我们都认为他有点自闭,不太跟别人交往),在决定分到具体哪个班的那天,有一位老师找到我和T,告诉我们被分到了她的班,她还说了一句很诡异很意味深长的话“不知道你们来我的班 是幸运还是不幸呢”,这便是我和这位影响我整个高中的人的第一次交谈,称为ly吧(她不仅在我们学校很出名,而且还因为极高的英语教学水平,一度成为我们市高中英语补课的No1,如果你在百度上搜“锦州中学”,可能搜索提示里面就能找到她的名字)。之后我们就去了教室报到,她组织大家清扫了教室,我也大概看了一下人员组成,认识的除了T,还有初中的K,然后还看到初中的一些学霸(不过没有我们初中第一,他在隔壁那个重点班),反正大家都挺热闹,尤其是那些之前就在这个班的同学(因为在选科之前就有根据中考成绩分的重点班,ly是其中一个重点班的班主任,新重点班是根据第一学期考试的排名和个人选科的情况分的,如果之前这个重点班的同学也选了纯理且成绩够就能直接进入新重点班,不用换班主任),对于我这种新加入、对老师还不熟悉的,看到他们打成一片的景象,也不禁幻想自己进入之后也能与他们相处融洽。之后她还组织了家长会,提出了她的一些宏伟构想,比如提早一年半学完课程、提早进入总复习备战高考之类的,听的我是一愣一愣的,不过因为疫情和现实情况,还是没能实现。挺有意思的,这次家长会的内容(她的宏伟构想)后来就没被人提起过了,可能是因为由于疫情没能实现有些遗憾,也可能是因为她后来也觉得这玩意好像就不大现实,至于为啥我能记住,是因为当时我妈在看《唐人街探案》的网剧,我就跟着看,然后发现这玩意有点意思啊,于是也天天想着看,因此对那段时光记忆比较深。然后啊,就是放假了,从那个假期开始,我高中最幸福的一段时期拉开了序幕
在讲述这段激情故事前,请允许我重温一下第一学期的那些岁月静好的时光。其实也不算岁月静好啦,记得在临近期末的那段时间,我感冒+咽炎了好长一段时间,甚至还为此去了医院,当时正值寒冬,我经常在晚上放学回家时仰望头顶的深空,有时能看到几颗星星,只是心中充满了惆怅和迷茫,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但现在想来也没什么可惆怅的,不过是生病很难受、学习很辛苦这种“小事”,大概还是因为刚从初中到高中不太适应吧。至于为什么说这是“岁月静好的时光”,我觉得最主要的原因是那段时间确实没什么实际的压力,更多的难受都是自己pua自己来的,跟往后的激情时光相比,那段时间就相当平静了。无论是在高中的后2年半还是在现在,我都时常怀念起那片寒冷而安静的夜空,由于疫情之后那段路上有一处关键位置被封上了,只能走其它路,而其它路上路灯很亮,根本没法看到漆黑的深空,现在也是一样,即使我愿意晚上去操场上溜达,高楼大厦也会遮住那份静谧。我希望有朝一日我还能去看看那片夜空,它真的能让心灵得到一些平静,或许是因为人在大自然面前的那种渺小感觉?还或许是那种纯粹的、没有任何人造物干扰的自然吸引了我?也许我现在不喜欢灯红酒绿的嘈杂也是那时就养成的喜好吧
中疫情时代——幸福的延续
终于到了正篇了。从哪写起呢,就从我第一次在手机上看见“武汉出现不明原因肺炎”开始吧,那应该是19年12月底-20年1月上旬,那段时间正好在看寅子的314(三国志14),我不太确定那学期的期末是啥时候考的了,因为我记得那时我的心情还是很放松的,不过也有可能是在封城前考试后的那个时间窗口?反正大概就是“暴风雨前的宁静”吧。紧接着就是封城了,我记得封城前我和我爸还去剪了次头,人还挺多,主要是因为怕封城后出门不方便吧,然后我就收拾收拾东西去了我奶家,因为当时我妈还要上班,一是因为我在这边没人照顾(或者说不太方便),二是因为怕我妈要经常出门传染给我。那三个月过得还是挺轻松的,主要日常除了看直播,就是抱着教材和参考书预习高一下学期的课程(不得不说,我当时觉得我一天也就边学边玩几个小时,摆烂的不行,但后来一看同学们发现自己还是相当努力的),虽然有时也会因为各种原因和我爸吵架(之前提到过,我和他都是那种典型火药桶性格的,吵架原因真是千奇百怪,有时是因为我看视频而没帮他打游戏,有时甚至都没啥显然的导火索,就莫名其妙地干起来了),娱乐活动主要就是看314+MC视频+17的训练赛和比赛,唯一需要费点劲的大概就是我还会花一些时间看看下学期的新课程,这本来是老师的“要求”,不过后来才知道这其实根本没多少人做到,然后每天还会看见感染人数往上蹭蹭涨,但因为我这属于偏远地带,感染人数最多不过几十。总体来说,虽然我奶家的气氛确实不如我和我妈待着那么好,不过因为苦逼的事少、好玩的事多,而且吃喝不愁,从放假到开学前的日子还是很舒服的,唯一难受的就是很难出去呼吸新鲜空气,只能开窗户吸几口
然后在快开学的时候(大概是2月中旬),我们老师觉得不能再这样让我们放松下去了,于是就提出“线上自习”,就是开个钉钉会议,把手机放桌子上开摄像头,以达到监督的效果,不过开始的时候还是比较松的,自习时间比较短,管理的也不太严格,主要目的还是督促大家学习嘛。再之后就到3月1正式开学了,当然是上的网课,和预估的一样,根本没啥人听,那时我上网课时还特喜欢玩扫雷,甚至还玩过画图(不是自己画画,就是单纯地用各种画笔拼凑各种形状)。因为是网课,所以讲得很慢、作业也很少,这使得那段时间跟放假没啥两样。到了4月,随着疫情逐渐减轻,我回到了高中那边租的房子,同时我们老师对我们过于放松的学习状况很是焦虑,于是线上自习就更加严格了。不过对我倒没啥影响,
家访
《我的三体》 阿神的MC视频 b站对喷
后疫情时代——“激情”的返校季
开学 背课文 发烧 擦黑板 英语作文字——第一次当众被老师骂
杀鸡儆猴
L的拯救
苟活 考试 主动干活 班级做小电影 做操 中午讲题认真看 练字T 和别人同桌没抱怨
回归正轨的高中生活
运动会 ktv聚餐 传说中的孤独感
讲题 替老师买书
整个高中唯一一次与别人发生矛盾T
疫情反复 多次回家线上
最好的成绩上榜
中午午休 和K吵架
在讲述传奇般的高考前——番外篇
生物竞赛
郑州暴雨 《白鸽》
奇怪的电话 发短信
外卖
唱歌
炖肉
公交车
假期日常 看唐探的电影 《烟火》
两次差点被车撞
食堂
那个她
高考
高考前活动
高考间的鼓励 考英语前一天给练习题
高考后的绝望
去学校拿东西——最后一次去学校
小插曲——微博事件
最后一次聚餐
放弃强基
清晨出去跑步 买菜 看录播《死亡搁浅》 雀魂 和我妈吵架
出分后的惊喜
出去吃饭见到老同学
高考后的那个暑假——曲终人散
去校外自习室指导志愿 再见同学们 铁栏杆领档案
做了去哪个大学的分布图 家长买礼物 再见是大一录视频
报志愿
健身 下雨
初中同学邀请去和老师聚一聚
L的升学宴 坐公交回去
买MC hypixel csgo pubg
L 泰拉瑞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