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5-暑假
talk_at_night激情实习
实习还要从最开始的选课题和选宿舍开始说起。聂哥第一次开选课题的链接时没有提前告诉同学们,所以像我这种住微信里的就占了便宜,很巧的是,我和C的组员竟然是聂哥,多少有点好玩了。但随后因为华大老师和聂哥对接出了点问题,第一次选课题的总名额竟小于总人数,于是就有了第二次选,聂哥也吸取了第一次的经验,提前告诉了同学们,由于那个b软件的问题,我和C都没选到最想选的那个,于是只能在剩下的里面挑一个没人选的(因为一个组一般就2-3人,为了能分到一起,还得挑个3人及以上的,避免有人和我们同时抢一个),最后就挑了个很偏湿实验的。选宿舍更是厉害了,当时他发了个表,单选,选项是“宿舍1”-“宿舍16”,于是很多人理所当然的认为这个序号只是决定想和谁分在一块,我本来想选序号17的,可惜没有,就选了序号7,结果最后说双人间不够,可能要和当地的陌生人拼宿舍,双人间就按序号从小到大分配,也是没谁了,好在7
勉强还是算靠前的,还是顺利和C住在了一起
没有发生什么波折,我们顺利抵达华大,发现这地方确实挺偏的,而且几乎四面环山,优点是非常凉快而且空气清新。第一天主要就是介绍设施以及机构历史等,这部分就不再赘述。第二天是分配导师,很幸运的,我们的导师以及带我们的研究生同学看起来非常友好,事后也证明确实非常友好且负责(据说有的组是纯放养),可惜这个组以湿实验为主,唉真的不是很喜欢啊,但也没啥办法。每天的日常主要以学长带我们认识各种仪器以及做实验(就是他做一步我们做一步这种)为主,我同组的两位(一个是C,另一个是生信普通班的女生)都是很心灵手巧的样子,显得我有些呆呆的(欸虽然我在湿实验方面确实是呆B),好在实验流程不是很复杂,唯一搞砸的就是把菌液倒入针管过滤时,将那个装有菌液的针管弄倒了,菌液洒了一实验台,还好那个实验不要求菌液量很多,有一点就行,剩下的勉强够,没有啥严重的后果。不知道是不是看这三人里面有我这种湿实验的天才,后几天学长几乎都是自己做了,当然后几天也确实没啥重复性的工作轮到给我们,可以说这位学长还是相当友好且认真的。最后学长给了我们服务器的账号密码以及现成的pipeline让我们自己跑了一下流程,勉强弥补下生信实习没上机的缺憾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签到的事了,当初老师要求每天签到一下(证明自己在机构里没出去瞎逛),当然原本老师也懒得管这事(出去实习咋可能不出去玩)。然后聂哥不知道犯什么病,非要指定时间指定位置(机构内)打卡,好家伙,过期忘了还不给补,然后最绝的是还拿python画了个柱状图展示每个人的没打卡次数,并直接发在了大群里,嘛,其实除了心里有点膈应之外也没啥实际影响,只是在背后蛐蛐一下。记得他在群里发xxx、xxx没打卡时,我们几个忘了的就在后面回复“这次忘了,下次一定”来yygq,也挺有意思的(我也在所难免的忘过几次,md出去玩回来累的要死谁能想起来他这打卡)。这大概是聂哥至今(25.9.14)最后一次这么高调的出现在同学眼前,再以后因为没啥重要的编程类考试,聂哥也没啥发挥的机会了。后来在实习最后几天放假的时候,聂哥还私信过我能不能带他,可惜他之前已经得罪了我们几个,都没同意带他,我就随便找个借口婉拒了。嘛,他大概就是那种很随性的、不太在意别人看法的人吧,不过至少没什么大毛病,希望他最后也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吧
实习过程中最想谈谈的还是我和C、L、X出去玩的经历吧。第一个周五晚上先去了附近的某个大型商业区,本来是想找点吃的,可惜可能是因为我们去的位置不太对,走了好久也只看见了快餐店,于是只能去附近的隆江猪脚饭随便吃一吃,不过确实很好吃,至少比在家点的外卖强百倍。回来的时候顺便去大梅沙海滩(还是小梅沙,其实我分不太清)溜达了一圈,由于我怕鞋里进沙子就没跟他们去沙滩上走,不过我们里面其实只有C是内陆地区的,我和其他两位对海都没啥兴趣。第二天晚上去了福田一带(传说中深圳最发达的地方),L按照之前的约定也是请我们吃了顿饭——找了一家很火的猪肚鸡,不得不说这是我在深圳吃的最好的一顿,虽然其实也不是很贵(大概不过人均100左右),就是把猪肚和切成块的生鸡肉放进汤底里煮大概5分钟,然后加一点点白胡椒粉,味道很鲜鸡肉也很嫩。吃完后就去附近走了一走,看一看深圳最繁华的地方的城市景色,然后还买了深圳特产饮品店“阿妈手作”的饮品(那个袋子我还特地带回来家留作纪念),并且拍了一张4人举着饮品的合照,那是我这几年大学生活中最美好的夜晚——是因为有朋友的陪伴吧,或许对于他们这种朋友很多的人没什么感觉,只是对我来说,上一次和朋友这样高兴的出去玩还是初中的时候,上一次和这么多朋友一起拍照还是我小学过生日的时候,已经好多年没体验到了。虽然现在C为了准备考研很少有玩的时间、L和X也沉迷CS和我没什么交流了,但我还是希望这段记忆能留在我们的脑海中,当然我知道这肯定很困难,他们从来不差我一个人,只是对于我 他们就是全部(大学里能说的上话的全部人)了。这段故事对于我,大概就是我曾来过这所学校的证明之一吧,除去那些留在纸上、存在数据库里的痕迹,我希望我也会留在别人的记忆里
之后几天因为L和X都去找了他们在深圳的朋友,我就和C去了深圳的几个比较有名的景点看了看(md我竟然忘了那几个地方叫啥),只记得人是真多,还有小巷里的糕点店(虽然味道一般,但是真好看啊),不得不说跟着这种经常出去旅游的人一起玩确实很省心。大概是最后一天L还是有事,就和C、X以及C的一位朋友一起出去吃了粥底火锅,唉想不到那晚竟是我们四个唯一一起出去的时光了,当然平时晚上没事的话,X和L也会来我和C这一起玩会游戏,由于网不好,也只能打打雀魂了,唉,恐怕4人一起打雀的的机会今后是不会再有了。真的很感谢他们的陪伴,虽然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过去的事情永远不会再发生,但还是感谢那一段短短的梦幻
最后谈谈我在深圳吃的食物吧,除了猪肚鸡我认为是最好吃的,其它就一个牛肉火锅我觉得还行,当然这主要是因为我个人爱吃,你要说在深圳和在我家吃的有什么差别 我也不太能说的上来。其它比如烧烤或者传说中的粥底火锅确实乏善可陈了,尤其是那个粥底火锅真是不太对我的胃口,因为拿粥煮肉没法把里面的油脂煮出来,所以显得过于油腻;烧烤更是人均近100我也没吃饱(虽然这大概是我的问题,我看他们好像都吃饱了),大概就在和武汉吃的差不太多。如果实在还要举出一个特别的话,大概就是那天吃完烧烤后买的饮品,忘了叫啥,反正不是很火的连锁店,我要的是30块一杯的草莓冰沙,上面盖奶油的那种,大概和蜜雪冰城的草莓冰沙量差不多,味道是酸甜的,不是那种纯甜,冰沙口感也很细腻,属于我没品尝过的美味了(虽然我因为不爱喝奶茶类,迄今为止也没点过几回这种小甜水)。最后的最后不得不提到这地方的食堂是真好吃啊,其中最爱猪脚饭(我感觉这玩意除非是像我们学校里外卖那样切碎了卖,真的很难做的难吃)
实习之后-暑假之前
实习回来之后,就进入了紧张的期末复习,当然说是紧张其实也只有生物物理这种奇奇怪怪的科目才需要认真准备。说实话这大三下确实是很轻松啊,一共也就那几门课要准备,而且时间及其充裕,我也因此有了更多空闲时间做我的网页买用不着的东西,到了4、5月开始期末复习的时候,也是终于把网盘系统搭建AI生成完成,然后当别人来问我要复习资料的时候就再也不用去微信发文件,直接给网址就可以了。当然其实也没多少人跟我要,也就C和我的两室友,这里就要提到C的其中一位室友Z了,C和Z其实是很有“渊源”的。我在刚认识C时就经常看他们在一起说话,因此就下意识地认为他们关系很好。直到这学期Z来跟我要复习资料,我也没多想就把网址给他了,正好C就在旁边看见了这件事,于是回去便在QQ上告诉了我一些不为人知的东西。简单来说就是Z这人极其敏感且事b,据说曾因为C晚上在床上刷手机“影响到他了”,而多次向C发难;还有诸如“自己向C要学习资料,C给他了,但他自己拿到资料但不给C”这类事。我有点惊讶,但还是向C表示同情并表示不会再给这种人帮助了
但说实话我个人并不很想在我的日记里提别人朋友的事,这里写主要是因为那时C给我讲完Z的故事后又问我“为什么要把自己做的资料‘如此随便的’给别人?”(因为他知道我和Z并不熟),我当时非常诚恳地说“因为从小受的教育就这样,初中高中老师都鼓励学习资料共享”,这当然是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只是后来想想,其实这不过也是借口,我或许,不,一定是那种靠助人为乐的老好人吧,从小父母就告诉我“不管什么时候都要和别人搞好关系,即使自己讨厌别人也不能表现出来,因为之后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需要别人的帮助”,这句话当然从很多意义上讲是对的,只是大概我经常做到前2段话,但很少获得第三句话的回报。我十分能理解C想表达的问题——你对所有人都好,那不就是对所有人都不好吗?可惜我不是什么人际交往的大佬,只能做到要么当老好人要么生人勿近,然后这里面选择了当老好人,去期盼那不知道什么时候到来的别人的帮助
可能你想问为什么即使Z是这样的人,C也还是要和他交往。据我所知,C也删过几次好友,但最后我也不知道又加了回来,C也说Z就是看他好说话才没事去烦他的,大概C也在某些方面和我有一内内相似吧,都狠不下心去和他爆了(要我说,如果我碰到这种情况,绝对会把他怼的下次都不敢和我主动说话)。不过截至我写这段(9.10)的时候,据C说,Z已经发展到看见他学习(考研)的时候都要恶心他几句,大概就是“诶呀你学的好努力,我压力都大了”这种,最绝的是Z甚至和C考的都不是一个学校一个专业。但愿C现在能摆脱Z吧
继续回到主线,所有期末考试结束后就该到了摆烂准备找导师了,首先本着摆烂的原则首先将目标选到了风评一直不错的宁康。当时据说X认识的某个学姐就读于他手下,就一直想拜托X找下学姐问问相关情况,可惜大概是由于都是口头说说,X也没什么实际行动,直到我在微信上给他发了个30块还是20块的红包并跟他说这件事,他才答应,并把红包收了,啊,你看我这朋友处的真的挺好的不是?好在最后还真的去问了,说是除了就业不太行之外其它都挺好。于是我就QQ上问了有没有名额,回复“可以面谈”,于是就约了时间,那真是段尴尬的回忆。当时我卡在约定时间的前5分钟进了电梯,然后到楼上电梯门刚开就碰到他也想上电梯,还带着一位学生,然后我就向他打招呼,他以为我是找他签推荐书的,我跟他解释说是之前约的见面,正如你所料,他忘了这件事(大概是3、4天之前约的,也很正常),于是我只能拿出手机给他看聊天记录,他这才想起来还有这事,示意学生先走,终于是开始了谈话。可惜谈话的好像也没有什么意义,他没看我的简历,只说今年报他这的人很多(没有铁offer);当时就挺难受的,想来自己操劳3年最后连保本校强组都没法保证,索性直接摆烂
当时又看小红书上说今年很多夏令营都取消了,只留预推免,于是我就以准备材料太麻烦且没科研为理由 决定也放弃夏令营直接准备预推免。当时我也不知道,生物类学院很多都没取消预推免,而且即使没科研也可以尝试冲一冲其它学校。这些当然都是后话,不过当时摆烂真的玩的还是蛮爽的,唯一美中不足的是,那时候X还没有去网吧的习惯、L也不太经常去找女朋友,因此就时常寝室开黑,极大的影响我推galgame的心情(手动狗头)
暑假
终于到了令人愉悦的暑假~终于可以安静地推galgame了~,也是赶紧把最近买的各种二次元小垃圾大垃圾拆了包(也是等了好久才见到实物啊,之前都是让家人视频电话)。之前在知乎上看到煎牛排很是心动,到家也是立即下单了50一块的入门级牛排,可惜大概是由于运输时间过长或者锅不行~难道不是自己煎的技术不行?~,口感味道只能说是差强人意
就这样混了一周,到了7月初,某天我们学校生信3教授之一的陈卫华在群里发了一位中山大学传染病方向的老师的招人启事,我便抱着积累经验+拿保底的目的去联系了一下,没想到老师竟然秒回邮件并立即给了微信,交流得知他手下正好也有一位来自华科生信的研究生,他还把这位同学的微信推给了我,我本想面试后去问问,结果面试前一天那位同学竟主动加了我微信,于是我便很礼貌地打了招呼并发了一长段文字来询问这位老师的情况,这位同学也是很友好地回复了我,说当年是宁康推荐的这位老师,并表示以我的rk可以去更好的学校,这也成为了后来发生的事的诱因之一。之后我跟C描述了一下学长的回复,他说我问的问法有问题,说是对于这种第一次见面的同龄人不应该用这么正式的表述,还是应该短句起手以聊天的语气去问,想了想确实,可能是因为我个人比较喜欢这种特别正式的吧,不得不说人家这种经常聊天的人确实很厉害啊
面试就挺平平无奇的,念个PPT大概也就结束了,可能是这位老师被我的bg吸引了,也没问什么特别专业的问题,面试后几天也是给我发来了表示“如果你想来就有名额”意思的信息。然后大概也就是发信息后的第二天,面试群里一位双非的同学加我好友询问老师是否发了什么消息,我如实地回复了ta,然后ta又问了我的bg,感叹“你这个bg为啥报这”。然后我一想可能确实没科研也能报更好的学校?正好那时C来找我聊天,我说“确实应该报个夏令营来着,可惜几乎都结束报名了”,然后他就推了几所学校查了一下夏令营还开没开,大概就是北京基因所、上海营养所等等,其中唯一还开的就是复旦类脑,其实说实话我是不太想报这个的,感觉竞争太激烈(当时在xhs上查的时候看见了一个北大生医的也只拿了候补)没啥希望,但人总得找点事做对不对,哪怕是当成增长经验也得试一试吧
然后就开始了复杂的准备材料过程,由于我不在学校,所以只能拜托C去帮我签成绩排名,这里真的非常感谢他,认真准时地按约定时间帮我找教务签了字,甚至也没拿我给他发的红包。然后得益于我们生信3教授人都还不错,推荐信也是顺利拿到(不得不说电子版推荐信确实非常好啊),赶在报名前2天完成了整套流程。然后就是等结果看能不能进面,当时说是10个工作日,结果3周后才出结果。说实话我对中九rk1的bg还是有点自信的,毕竟简历筛还是看学校和rk,如果没进我真是要破防了,好在不负期望还是进面了。当时拉了个微信群,我一看十几个清北华5的,瞬间感觉心凉了,只能说这个学校层次还是不低的
在这期间还有个蛮有趣的小插曲,当时我班班长发了个北大CART方向的导师的招人启事,我本着增加实习经验的心态随便投了一下。当时有个挺细节的操作,班长说把简历发给他就行,然后他再统一发给负责人,意思是这导师是把华科生信的单独拎出来去面试,有点奇怪。然后更奇怪的是,拉我们进面试群的竟是生实还是生贝(都是生科重点班)的一位同级学生,大概ta是提前进组预定了这个导师吧。然后排面试顺序的时候我“自告奋勇”想当第一个(怕后面人简历太强显得我垃圾),这个面试就很意思了,我念完PPT后才知道 当时发的招人启事上的导师其实是小导,面试的是她的大导。之后Q&A环节并没有聚焦于简历或专业知识上,大导全程都在问“为什么你科研经历这么少,你课余时间都在干嘛”,真的是恐怖啊,其中他还特地问了我专业的学分,并表示他就是华科生医工毕业的,这时我才恍然大悟(我说为啥对华科情有独钟),他说他们的学分比生信的多(意指“你看我专业课这么忙还有时间搞科研”),我感觉他特别希望我说出“啊我课余时间都去打游戏了”这样的回答,可惜我没给他机会,尽是用“网上自学、努力学专业课提加权”这样的车轱辘话混过去了。不过这还不是最难绷的,他还坦白“我也不是很懂生信”(意指“只是想招个生信的来帮着分析数据,专业指导是肯定没有的”),当时我真的已经脸上露出微笑了,确实也挺好玩的。最后或许是对拷打我没啥兴趣了,让小导随便问了几个兴趣爱好之类的问题就草草结束了,其实最后他问“还有没有什么想问我们的问题”的时候,我当时只是说没有了(想快点完事,同时也确实挺无语的),后来想想就应该直接问“你不懂生信招个锤子生信专业研究生”,不过还是给后面同学点机会吧,要是我真这么问我估计他是没啥心情面后面我的同学了。不过说实话我也从这个面试中得到了很多经验,尤其是关于我的那几个项目,这位大导确实是从我没想到的方向问了几个刁钻的问题,后面我也及时填补上了坑
在7月份我基本是完成了PPT的主体制作,以及自我介绍相关材料的准备,想着8月份看看专业课然后好好背一背,但还是不敌galgame的诱惑,md在家里晚上把灯一关、把门一闭,是真的有氛围感啊,大概就是周围漆黑一片,只有面前的电脑屏幕在发光,整个心灵都沉浸在游戏中,啊啊啊光是想想就颅内高潮了,比在宿舍戴着巨勒脑袋的耳机还挡不住rushb声音的环境强百倍。不知你有没有那种感觉,躺在床上,整个心绪全沉浸在面前的电脑屏幕(游戏/剧情)中,然后周边环境漆黑寂静,就好像世间只有自己一人,在面前伸出手,想抓住一些什么但又什么都触碰不到,唯有耳机的音乐回响、眼前的画面跳动,哇这种沉浸式推gal的感受真是绝了,此生最幸福的时刻也能排进前十了。除了推gal,我还(又)买了一大堆二次元小垃圾,还把从很久之前就心心念念的《龙族》小说给看了一遍(重温一下小学时候的记忆),就在这样温暖舒适的日常中面试的日子悄然临近。由于时间的关系我大概只完成了最低限度的准备工作,23号回武汉,然后25号从武汉去上海,看到这你肯定觉得tm我是不是有点什么大病,为什么不直接从家去上海,巧了我后来也觉得挺失策的,当时想的回武汉放点行李然后去上海能省点劲,不过后来歪打正着,就在24号上午,类脑那边突然说要准备全套的纸质证明材料(盖章版),我赶紧联系C把材料拿到了,哇真的是挺离谱的
沟槽的面试从沟槽的火车开始,为了省30块钱的车票,买了个传说中的“卧代二等座”,其实理论上坐的虽然不舒服但勉强可以接受,主要是tmd我正好赶上旁边是带小孩的,一直喊叫我没法睡觉,于是只能到过道上的小板凳上坐,好在就5个小时。然后去酒店坐公交车,到站点等车,发现这站是目标公交车的始发站,并且看到那辆车就在站点不远处停着,走近一看发现没人,只能等待,看到站点旁边的凳子上坐着个人,一开始没细想只觉得也是等车的,后来想想这是不是司机,结果还真是,看见他上车后我也是立即跟了上去,顺利坐上了车。到了酒店也是立刻点了外卖(竟然还是名叫“东北盒饭”的店),连干两份一荤三素套餐,结束了这风尘仆仆的一天
第二天就到了参观学校的时候,和我住一屋的是华科生卓(生医工重点班)的同学,大概是工作人员有意将同一学校的分到一起吧,看起来还是挺平易近人的,他听闻我说面试完后在上海玩几天,也来了兴致,说自己也不想这么早回学校,于是约好一起玩,真是挺好。参观过程中给我印象蛮深的是校方竟然提供了西式小甜点自助餐(官方名称“茶歇”),种类还是挺丰富的,有煎肠、面包/奶油类蛋糕、小水果以及咖啡果汁等等,虽然因为地方有限只能站着吃,但感觉也还是挺有趣的。第一天下午后半场和整个第二天都是学校老师宣讲环节,老师们都很有激情,唯一有点离谱的是学校还真让几位老外来用英语讲,我是真听不懂啊,更加离谱的是Q&A环节竟然还有同学用英语问老师问题,说的还巨native,不得不感叹这里确实大佬云集啊。宣讲环节有一位老师的方向比较生信,于是最后填意向老师时就填了她(后面面试伏笔了)
然后就到了激情面试,我被分到了上午10点场(本组第3个),前面说过我准备得稀碎,所以我不得不早上8点就到楼外的小石凳上开始练习,还被扫地大妈看见了,然后她还问了我一句啥(不知道是不是上海方言,反正我是没听懂),大概可能是“这块脏不脏”之类的?我只能有些尴尬的回复“我是来面试的,一会就走,在这练习一下”,好在她也是没再和我说些啥,尽管我至少在这一个早上很是努力,但PPT也是讲的磕磕巴巴,这也是没办法的事qaq。终于轮到我了,走进屋里发现有6还是7位老师,其中一位女老师坐在靠近我的一侧,另外几位男老师在另一侧,我按照预先的说明拷了PPT,然后惊奇的发现可以用演讲者视图,询问老师得到肯定的回答后松了一口气,压力瞬间少了很多
第一部分是英文自我介绍,这个我背的还是相当熟的,顺利过关。然后是英文提问,提问的是那位女老师,这个就比较狠了,在面试之前我准备的都是“为什么选择这所学校/这个专业”/“个人爱好优点缺点”这种,结果直接问了“你的科研兴趣是什么(research interests)”,更离谱的是我还没听清,以为是experience,直接回答“my first research experience is …”,然后被老师打断又重复了一遍问题,我这血压是蹭蹭就上来了啊,支支吾吾半天也不知说啥好。老师一看我这b样赶紧问了下一个问题“你想解决什么科研问题”,好家伙你这两问题都一个路子的是吧,这玩意你让我拿中文说我都得想想,只能硬挤出几个词什么bioinformatic、brain、research云云。老师又一看我这b样赶紧下一环节吧,真幸运可以念PPT啊,要不经历了刚才的拷打我感觉我真是够呛能背的下来,到这我心态已经挺炸裂了,念的时候也没啥底气就机械的说文字,不过谁知道比英文提问还恐怖的是中文提问。先是让我用中文回答了刚才英文提问的内容,哈哈其实中文我也不太会,反正就是车轱辘话什么“生信与脑科学结合”这种勉强混了一下,中间提到“昨天宣讲时有位生信的老师做的方向我很感兴趣”(就是我填的意向导师),然后对面几位男老师笑了笑说“你转头看看‘那位老师’是不是她(靠我这边的女老师)”,我滴天还真的是,哎呀真是尴尬的一比啊。然后又问了几个比较普通的例如未来规划、遇到困难怎么做这种,接着终于到了专业知识的拷打环节
先是问了“二代测序缺点,如何改进”,答了一大堆,中间有一句提到“相比二代测序,三代测序能检测甲基化修饰和基因结构变异,二代测序因为要打断序列可能无法检测”,然后直接被老师反问“你觉得你说的对吗?”(原话),然后说二代测序也能够检测甲基化(后来自己查发现确实可以),只能说言多必失啊,本来自己就不太确定(tmd当时这个课的资料上没明说这事),结果为了凑字数被抓住timing了。接着那位女老师问了“blastp算法比对具体原理“,我说是基于序列相似性,她说能不能详细说一下,唉我是真不知道啊。然后有位老师说“你在未来规划里提到要学习机器学习相关内容,那现在有没有了解过”,我说有,然后他就叫我回答机器学习常用评估指标(例如敏感性sensitivity等)的具体计算方法,md我咋有时间记公式啊,让我说有啥指标还差不多。最后一看我这专业知识啥都不会,那位女老师觉得应该救下场至少别太难堪,拿我的成绩单看了看,发现有《数据结构与算法》这个课,询问这个课有没有涉及生信算法的部分,我说“我们这个课都是特别基础的,比如二叉树链表之类的”,然后某位男老师就随口一问说“那你给我讲讲快排的原理”,到这我真是彻底震惊了,感觉自己仿佛走错片场,误入了隔壁cs的面试区,我就记得有个填坑补坑的流程来着;那位女老师又问我《生物信息学》的课,我说“都是基础知识,有哪些数据库怎么用之类的”,最后几位老师都挺无语的,也没有“你还有什么想问的”环节,大概20分钟就结束了面试(正常应该25min左右),全程除了那位女老师之外其它人也是没啥笑容(除了“那位老师是不是她”的那时候)
再之后我向同宿舍老哥讲述了我的经历(我俩在一个组,他顺序在我后面),他很是惊讶会问如此专业的问题。结果他面试完跟我说老师几乎没问他什么专业性的问题(问的比较水),可能是因为他有一些能说道说道的科研经历,也有可能是因为老师知道他有其他学校的offer后就觉得他不会来这(当时老师问我的时候我说我现在还没拿到offer)?真是挺离谱的,反正当时感觉自己肯定是没戏了,甚至我都在xhs上写好了“复旦类脑夏令营面经”的文章,就等结果发布我就发出去。~你看看为什么我没立即发,肯定还是存着一丝侥幸看看能不能给offer。~最后的最后不得不提到这学校的食堂是真好吃啊(对的好像去深圳那趟我也用了这句话)
来不及为面试的惨败惋惜,马不停蹄赶到的是为期2天半~实际只玩了1天半+一个晚上~的上海旅行。面试完后,我在等待同宿舍老哥面试结束的时候选好了酒店,因为他30号下午就走,所以我们放完行李后就立刻去了陆家嘴-外滩一带拍照,不得不说那老哥耐力真是好啊,我跟的都蛮费劲的(据说他在学校经常跑步)。第二天又去了几个比较出名的景点,大概到下午基本也是玩完了,由于天气太热、自己挺累的,就决定先回酒店。老哥说自己有点累想休息,于是我就开始了自己的活动——当然是去打卡9nine联动,不过很遗憾没有奇迹发生(东西都卖完了),之后看时间还早,就去了城隍庙看了一下,可惜到那才看见只有白天开门,晚上只有类似夜市的小摊,唯一的活动是某个不认识的乐队开演唱会,没啥兴趣,拍了个外景就回去了。回酒店点了外卖(为了尽可能地品尝专属于大城市的“美味”,和老哥聊天才知道他刚刚也去了城隍庙,甚至坐的都是同一路公交车,也是蛮巧的
到了30号,老哥准备中午吃完饭就走,我也没啥想去的地方了,白天就准备待在酒店,然后晚上去陆家嘴+外滩给家人视频一下夜景。回想一下这一天半的旅游,算是我第一次自己一个人独立和同学出去玩,竟然还是跟一个只是一个学院、认识还没2天的半陌生人,现在想来也真是挺幸运的,这老哥除了在酒店拿电视外放看他的动画之外,没有一点招人烦的地方,A的酒店和饭钱也是在我告诉他具体金额后立刻就发给了我(之前还多次跟我说快快发给他具体金额)。如果让我用一句话总结的话——这真是一场奇妙的经历啊(当然只是对我这种朋友没几个的孤僻症患者来说)。一个人出去玩固然也还不错,优点是比较随性,而且可以边走边思考人生,除此之外就都是缺点了,比如去9nine联动时看着别人都三两成群逛谷店,内心还是有些惶恐的。不过我个人还是蛮喜欢这种孤身一人勇闯天涯的气氛的,只是有时身边缺个人总是感觉心里空落落的。上海之行后,我真的感觉所有大城市都差不太多,一堆堆的高楼、光怪陆离的夜景,加上一大堆吵吵闹闹的人群,我觉得最缺的还是“归属感”吧,我感觉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在小城市长大,总觉得需要在城市里有套房、有个家,并对城市的大街小巷都有一些了解,才真的心里踏实。毕竟大城市再好,也没有一寸风景属于自己,终究不过是看客路过一下而已
暑假的最后一幕大概是30号下午,我无所事事躺在酒店床上看手机~打飞机~,突然邮箱里发来个邮件,发件人是类脑学院,正文预览部分开头是“同学你好!恭喜你已被评为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2025年全国优秀大学生夏令营优秀…”,看到这我直接是愣住了啊,颤抖地点开详情,豁然见到“优秀营员”四个字,我心里第一反应竟是“我丢是不是发错人了”(因为之前在xhs上刷到过其它学校有类似案例),特地等了一个小时才半信半疑地相信了这个惊喜(这好像是个病句),并告诉了父母,可惜他们对这种关于选学校的事并不了解,只觉得有个地方去就行(在他们看来这里和我们学校是一个级别的),嘛,也无所谓了,反正那一个下午我内心都是震惊的,这真的就像从天而降的圣诞礼物一样,充满了神秘与不可思议。仔细想来,可能面试还是看bg多一些吧,人家压力面你可能正说明对你有点兴趣,而且我估计那位女老师也是决定性因素之一(不禁想起面试时她亲切的笑容)
这个暑假真的是蛮充实的,推了不少gal,然后也莫名其妙拿到了梦校offer。大概是8月初和C聊天的时候,得知了他又不准备考华科生医专硕,而是转战上海交大/同济的408的消息,只能说这才是自己努力收集信息,并选择自己改变命运的人啊,如果没有他,我也不可能去报名这个夏令营。或许在他看来自己不过是随口说说,但却结结实实地改变了别人的一瞬命运。这大概就是传说中的“朋友不在于多,有一位真正能帮助自己的人就行了”,我由衷地为自己能认识这样的人而感到高兴